查看原文
其他

瞭望调研|十字路口的廉江小家电

《瞭望》新闻周刊 瞭望 2021-03-07

点击蓝字 △ 关注我们

 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该怎么走,瞭望微信今日播发两会特别报道一组三篇,深入探讨这一问题:

  • 廉江小家电产业基地生死抉择

  • 制造业高质量之道

  • 美国如何为技术创新“端茶送水” 

◆ 此为第一篇

原题《廉江小家电产业基地生死抉择》

文/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 唐敏 吴涛 宫超


  正月里的广东廉江,充满着浓浓年味儿,大街小巷不时涌出游神舞龙的队伍,廉江人用这一充满仪式感的传统风俗活动,祈求一年的平安顺遂。

  

  穿过此起彼伏的锣鼓声,廉江市九洲江经济开发区显得有些安静。当地有过完正月十五出工的习俗,工人们初八到工厂领了红包之后回家接着过年。

  

  老板们就没这么轻松了。对于开发区小家电企业的老板们来说,经历了过去一年的市场疲软,尤其是爆出震动行业的“电水壶低价甩卖”和“龙头企业资金链断裂休克”事件后,新年如何开工变得如履薄冰:“三角债”隐患,产业竞争力低下,转型难度高、风险高等问题,需要一一应对化解。

  

  廉江地处粤西南,有“中国电饭煲之乡”的美誉,2017年被授予“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”称号。这个面积2800多平方公里的县级市,密集生长着600多家小家电企业,年产值超过300亿元,电饭锅、电水壶年产销量占全国的30%,电饭锅配件销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。

  

  然而,因为廉江小家电产品大部分低端,产量大、利润低,平均每件小家电的利润甚至不足1块钱,被戏称为“市场打个喷嚏,就有可能折了腰”。农历正月十三,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来到廉江,所见所闻无不表明,这个聚集了600多家企业的“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”,正在经历全面转型升级中最痛苦的生死时刻,努力摸索廉江突围路径。


▲ 广东华强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 唐敏摄

  

“活下来,积累资金开发新产品”

  

  在广东纳美仕电器有限公司办公区域,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见到了公司总经理陈桂波,平头,穿一件格子衫,带着一股廉江人特有的实干气息,正和几个合作伙伴商讨开工生产事宜。

  

  当被问及今年的目标时,他吸了一口当地特有的竹筒水烟,对记者说:“活下来,积累资金开发新产品。”

  

  纳美仕在廉江有“家电新星”之称。十年前,陈桂波依靠在外地开超市积累的资金,回到家乡投身廉江当时最兴盛的小家电行业。从做低端产品起步,巅峰期每年生产电水壶150万台,“只要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。”陈桂波说。

  

  然而,没多久,曾经十来个点的利润就跌落到2011年前后的一两个点。为了摆脱困局,2013年底,陈桂波力排众议,把低端产品统统砍掉,下大力气研发模具,力保每月开发一套新品。廉江的第一个智能电饭煲、电水壶都出自纳美仕。

  

  转型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。2012年,纳美仕一年投入研发资金几百万元。进入生产阶段,一条新生产线投资上百万元。转型后,纳美仕的电饭锅出厂价100元左右,电水壶50元以上,比其他小家电企业同类产品高出百分之三四十,利润能做到八九个点。

  

  2017年,纳美仕销售额大幅增长,达到4亿元。也是在这一年,陈桂波信心满满,立下了销售额“三年之内突破10亿元”的宏大目标。

  

  没想到,2018年,纳美仕销售额竟然降到不足2亿元。

  

85%企业资金短缺

联保融资成“火山口”

  

  面对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,陈桂波用“大大受挫”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。在他看来,除了市场原因,主要是“苦于没有资金,不能投入生产”。

  

  资金紧缺,被陈桂波归结为“转型代价”。因为厂房是租赁的,没有抵押物不能从银行贷款,即使他手里握有十几项专利,也没有用。类似境遇在廉江小家电企业中非常普遍,融资难题将许多企业逼上绝境。

  

  为了解决企业资金困难,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奔走协调下,2016年廉江当地银行推出了联保贷款,几家企业互相担保从银行贷款。陈桂波回忆,就是在2017年,威多福集团联合纳美仕等企业在银行联保贷款2000万元。

  

  但不到一年,意想不到的事情爆发。2018年初,廉江小家电的龙头企业威多福爆出经营困难,不久资金链断裂休克停产。受威多福事件影响,欠银行、欠供应商、欠高利贷的资金链断裂风潮,波及了包括纳美仕在内17家当地小家电企业以及上百家供应商。

  

  此次事件激化了廉江小家电企业的资金矛盾。廉江市鸿发家电塑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江三德告诉本刊记者,联保融资在廉江中小民企中普遍存在。现阶段尤其是那些经营困难的企业,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成为资金链断裂的火山口。据他估计,目前廉江小家电行业85%以上的企业都存在资金短缺。

  

  联保风险传导甚至改变了当地的行业生态,如今廉江企业干什么都得用现金。现代信用交易市场,一夜回到了原始的现金交易,一手交钱、一手交货,完全改变了商业生态。对此,江三德苦笑不已。

  

一个水壶的利润一毛钱

产业“水淹到脖子”

  

  江三德的办公室里,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电水壶,全包塑的、半包塑的、不锈钢的、玻璃的,不是内行看不出区别,也分辨不出哪一款价格更高。

  

  入行20多年的江三德,顺手拿起一个电水壶告诉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,“即使一天24小时不停生产,一个水壶的利润也就一毛钱。但你不能不做,你不做有大把的人做,何况你的设备闲置也是有成本的。”

  

  坐在老板桌前,他心有余悸地向本刊记者追述了去年的“电水壶低价倾销”事件。2018年7月,一家企业联保贷款到期,无钱还债,将成本12.5元的电水壶以9.5~9.8元甩卖,引得全国各地的小家电销售商蜂拥而至,来廉江“捡便宜”。最后,这家企业回收600万元资金勉强够还银行。

  

  “不是跳楼价,就是从楼顶跳。”江三德感慨地说,此事对整个行业敲了一记警钟,影响至今还在,“哪怕是2008年金融危机,对我们这些企业的影响也没有这次大。”

  

  现在,通过抵押自己在城区的房产,江三德从银行贷款维持着20人的公司运转。“现在的情况是,别人拖着我的债,我也欠着别人的钱。”在他眼中,“现在(廉江)哪个倒下的公司不是因为钱?”

  

  在鸿发公司厂房,本刊记者看到大量的塑料原料、包装纸箱和之前投资开发的模具堆放在一起。去年10月,为了让开发投资的模具有回报,江三德只身跑到东北拓展市场,推销产品。尽管收获不少,拿到差不多一万个养生壶的订单,但因为没钱开工,现在只能跟销售商商量着如何挪钱,拆东墙补西墙,“毕竟只有开工生产了才有生机。”江三德说。

  

  采访中,廉江市一位干部介绍,广东威多福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廉江市第二纳税大户,2017年还纳税8000多万元,2018年说停产就停产。在他看来,廉江小家电行业资金告急的背后,是重资本的规模扩张之路已经危机重重,低端低价恶性竞争难以为继,转型之路艰辛漫长。

  

  廉江市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局局长胡锡刚进一步分析说,廉江小家电产业正遭遇严重危机,“不是说现在倒掉了多少企业,甚至可能表面看产值还在增长,但产业处于‘水淹到脖子’的危机状态,企业有产值没利润,随时可能会死掉。”

  

 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2018年廉江市规上工业家电企业产值133亿元,增长了44.5%。

  

  2月的南国已经春暖花开,但廉江的家电企业老板们觉得自己正在经历寒冬。

  

▲ 位于广东佛山的美的生活电器测试中心,技术人员正在测试新产品 申宏摄


“低端产业模式,容不下高端产品”

  

  尽管盘算着如何尽快开工,但对于能有多大利润,江三德并不乐观,只能想办法尽量压缩成本。因为在廉江,普通的电饭锅、电水壶利润空间已近稀薄。

  

  廉江小家电行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,当时廉江180万人,从事小家电行业的有10万人以上。

  

  江三德向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介绍说,日子最好过的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,做一年的收益相当于别人辛苦干20年。那时候一个检测台、一条生产线、一把螺丝刀,就可以生产电饭锅,没有门槛,随时可以进入;由于市场需求大,企业从生产到销售都谈不上管理也无需管理。对企业来说,不管产品好坏,只要能卖得出去;对经销商来说,有钱赚就卖,没钱赚就把货退回企业。

  

  因为对产品质量和销售渠道都没要求,最终大多数企业产品低端不升级,同质化竞争,以规模扩张获取更多利润。而廉江的小家电产品也给市场留下了“低端”的标签。即使2000年之后,廉江的小家电企业经历了一场大浪淘沙,规模太小、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被淘汰了一批,但日子也不如以前好过。

  

  从这次大浪中走出来的江三德发现,自己的企业每月生产开关面板配件上百万套,给数家大企业供货,但在面板品类要全、服务要精准细、成本要低的供货要求下,最后几乎没有利润可赚。为此,他萌生了做高级开关面板的打算。但投资了20多万元开发模具,结果打了水漂。研发的产品很快被人仿制,卖不出好价钱,收不回成本。

  

  2015年,鸿发公司开发新模具生产销售了110万套电水壶,一套能赚5毛钱;到2016年,廉江小家电企业开始竞相开发新模具,市场竞争日趋惨烈。正是在2016年前后,江三德发现,周围一些企业处于“开新模具慢慢死,不开新模具即刻死”的状态。

  

  江三德最终得出了自己的结论,“低端产业模式,容不下高端产品。”

  

  “100家企业,95家生产一样的产品,都在拼价格,能活得好才怪。”陈桂波说。因为产品同质,只能拼价格,压缩利润空间。为了赢得降价空间,廉江一些企业开始打起了偷工减料的主意,比如减轻电饭锅内胆重量,电线部分黄铜线变成铜包铝线等等,直接把廉江产品从低端拉向了劣质。

  

  2018年1月,廉江市政协经济委非公经济组的一份《关于做大做强我市小家电产业的建议》指出:大部分小家电生产企业的产品仍然停留在生产普通传统的产品,产品的技术、设计和应用达不到多元化;产业发展缺乏更强的竞争力,产业优势越来越不明显。

  

  几个月之后,国内国际市场压力日趋紧张,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,成本提高,大大加剧了这个趋势。

  

龙头企业利润率不足2%

  

  采访中,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在廉江发现了一家对低质低价一直不认同的企业——廉江小家电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广东华强电器集团有限公司。

  

  华强成立30年来,没有经历大的起伏,不论是给长虹等大企业做代工,还是生产自主的华强品牌电饭锅,都干得兢兢业业。该公司总经理陆锡平告诉本刊记者,直到2006年,他们才从银行贷了第一笔钱,“当时的想法是有多少钱做多少生意。”

  

  一步一个脚印的华强,是廉江小家电产业的“模范生”,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,不断扩大规模,和龙力、威王、威多福并称廉江小家电产业的四大龙头企业。

  

  现在,威多福已经休克。华强虽然2018年销售额超过5个亿,但纯利润不到1000万元,利润率不足2%。“模范生”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。

  

  陆锡平说,最大的挑战来自企业生产成本迅速增长。2018年钢板、纸箱等原材料价格上涨,能源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,工人工资涨到每月4500元左右,环保、社保压力增加。即使工厂自动化改造将330多名员工精简到100多人,生产效率提高了40%~50%,他也没觉得压力减小。

  

  感到危机的不止华强。另一龙头企业广东龙力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贤庄说,廉江小家电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用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百分之三四十。近几年用工成本持续上涨,累计已增长了百分之十几,对利润本已不高的小家电企业,无异于釜底抽薪。

  

  “关键是生产要素上涨约35%,企业效益提升才5%,生存空间大大缩减。”胡锡刚说,市场一有风吹草动,企业就有可能倒下。因为品类单一,产业链短,配件生产严重同质化与部分配件生产能力较弱并存,不论是龙头企业还是小企业,整个小家电生产链条都存在不小的风险。

  

  目前,华强的银行贷款7000多万元,保持着百分之三十的融资,还远远满足不了对资金的需求。据陆锡平介绍,正在进行的自动化改造,已经投了五六千万元,还需要四五千万元的投资。

  

▲ 广东廉江澳利特电器负责人正在介绍自研产品 宫超摄


为什么30年没能培育出一个一流品牌

  

  现在,廉江小家电企业的转型升级仍然处于胶着状态。

  

  统计数据显示,2012~2017年中国小家电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.5%,2018年有所回落,预计也将达到12.6%的增长。这说明,我国小家电市场近年行情并不算差。

  

  陈桂波对此尤其耿耿于怀,“关键是廉江小家电产品没有叫得响的品牌。”他向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反思说,“我们能生产出高端产品,但是卖不出高端产品的价格;有生产技术先进的高端产品的能力,却不能生产,因为用自己的牌子卖不出去,必须贴大企业的牌子才行。于是,就变成了恶性循环。”

  

  2015年以来,我国家电市场“马太效应”不断发酵,格力、美的、苏泊尔、九阳牢牢把持主流市场,留给其他小家电企业的空间非常有限。虽然经过30年的发展,廉江涌现出龙力、纳美仕、威王、威多福、华强等知名品牌,但与美的、苏泊尔、九阳等品牌相比,市场认同度不高。以华强为例,苦心经营30年,仍只是广东省著名商标,市场份额更是不能相提并论。

  

  为什么廉江30年没能培育出一个一流品牌?胡锡刚一语道破,“廉江企业习惯单打独斗,产业有集群但无产业链精细化分工。”比如,廉江小家电老板只相信自己,什么都要自己做,企业个个“小而全”,无法形成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,也无法分工聚焦某一领域的高精尖技术,企业普遍小散弱。

  

  更要命的是,短视爱挣“轻松钱”,缺长远发展格局。品牌塑造耗时长投入大,贴牌代工轻松得多。廉江小家电50%以上的产品是代工或者贴牌,出口到欧美、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品也基本是代工。企业主要依靠做大规模获得收益,没有转变思路做高利润。

  

  另一方面,一个企业的财力、物力和精力有限,代工多了,自营品牌就少了。陈贤庄说,“代工没问题,但30多年过去整个产业还普遍代工,就是大问题。”在他看来,没有自主品牌,就没有长远发展潜力。

  

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,科技创新效率不高、科研人员不足、技改创新投入资金少等问题,在廉江大多数小家电企业中比比皆是。一位廉江的企业老板表示,人才不是没有,但承受不起,待遇太高。对此,陆锡平反思到,“最终还是企业负责人观念落后,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。”

  

  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更放大了上述缺点。廉江小家电企业普遍都还是家族式企业,企业管理层人员几乎都沾亲带故,总觉得“自家人肯定好过外来的经纪人”,用人情关系取代制度建设,没有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,企业战略布局和经营决策都受到眼光、观念局限。比如,在电商营销迅猛发展的今天,廉江小家电销售还主要依靠传统的经销商模式。

  

补足小家电企业短板

  

  “很多企业只盯着廉江当地竞争对手,我们应该眼睛向外,走出去看世界。”采访中,广东天启电器有限公司创办人叶长青告诉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,自己去美的等大型家电企业考察时发现,“人家是24小时不停生产,我们只能达到8小时,实际有效工作时间也就五六个小时,成本无形中高出一大截。”

  

  叶长青算了一笔账,他参观的一个工厂,一个月电饭锅产量是120多万个,甚至能达到200万个,相当于廉江当地十个企业的月生产量,“一个厂赚钱,十个厂不赚钱。”他坦言,当时被吓得要死,有一种马上会倒掉的恐惧,感觉辛辛苦苦这么多年白努力了。

  

  这次学习考察后,叶长青改变了之前分步骤改造生产线的想法,决定把工厂现有的12条生产线全部进行智能化升级,“利用政府的工业互联网奖励资金,加上自筹资金,天启共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智能化改造,优化产品开发、智能化升级生产线,推进企业精细管理,企业效能将提升三倍。”

  

  如今,天启已经拿到一家全球大型企业的智能化电饭煲生产订单,预计今年开始投放市场。

  

  陈桂波也有了自己的新思路,“电饭锅、电水壶的市场格局已经定型,美的、格力、苏泊尔、九阳占据了头部,我们跟这些企业比确实优势有限,很难形成新的品牌。”他决定将转型的发力点定在开辟新市场:旅行餐饮器具,“我们的研发团队已经设计完毕,正在筹集资金,预计利润在30%左右。”

  

  那些观念开放、视野开阔,有研发创新能力或意愿,有良好的技术团队、管理团队的企业,将成为政府重点扶持对象。2018年,廉江市共争取省市财政投入资金1881万元,工业企业信贷和技术改造两项风险补偿金资金池壮大至3231万元,已撬动信贷4580万元,累计为13家企业争取股权投资资金1.37亿元。争取湛江市工信局支持2500万元助力工业企业全力实施“互联网+”工业制造行动。

  

  今年,廉江将继续为企业送政策红利,针对小家电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,从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、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、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等六个专题方向,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,并指导企业做好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项目。

  

下好融资先手棋

  

  “近年来,廉江地方政府倾全力扶助小家电行业走出困境,但现在企业最大的痛点和难点是资金紧张。”胡锡刚直言不讳地告诉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,无论是生产,还是创新、转型都需要资金支撑,多方合力筹钱是廉江小家电产业迈过当前难关的先手棋。

  

  一位基层干部向本刊记者直言,现在民企的融资比前两年更难。“银行一边喊执行中央政策,一边权力回收,超过3000万元就要省里审批。这意味着贷款审批的时间延长,企业很有可能因此延误商机。这还是符合贷款条件、有抵押物的企业。”

  

  那些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企业怎么办呢?廉江市政府推出风险补偿金制度。胡锡刚说,通过与银行合作,将3000万元政府资金放大10倍至3个亿。这相当于信用贷,政府承担40%的风险,银行承担60%,用于改善企业经营和推动企业技改。

  

  2018年,廉江还建立了企业纾困基金:财政出资1000万元,和企业、银行合作,帮助企业解决过桥、临时性贷款等问题,增强企业资金流动性。此外,廉江市政府与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合作,推出设备贷,通过对生产设备等进行评估后放贷。胡锡刚说,目前已经有企业通过评估。

  

  对于一个年产值超过300亿元、有600多家企业的产业基地,这远远“不够吃”。胡锡刚估算,廉江整个小家电企业急需的资金规模约8个亿。廉江市政府目前正积极推动与政策性银行达成合作,希望能将3亿元规模的风险补偿金进一步放大,为更多经营正常却受资金短缺困扰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。

  

  为解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,廉江市还将加快推进广东省小家电智能制造区域创新中心建设,补足小家电产业短板。

  

  该中心由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牵头,联合威王、华强、龙力、纳美仕等4家廉江家电企业共同组建,创新中心通过中心联合单位共同研究攻克家电产品的温控器、发热装置、电脑板、预涂板等共性关键技术难点问题。三年时间为廉江家电企业提供10条自动化解决方案作为示范项目。据悉,全部工作预计在2020年完成。

  

  嗷嗷待哺的廉江小家电企业能不能等到这剂良药?智能装备的资金难题能不能如愿破解?有多少企业能借此升级壮大?采访最后,陈桂波说,自己渴望政府的各项好政策尽快落实,“但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己。”LW


刊于《瞭望》2019年第10期

延伸阅读

☞ 全面深化改革奏响时代强音

☞ 中国家电赢在未来

☞ 中国制造业升级,面临这样一个机遇

☞ 科技部副部长李萌:未来已来,智能化社会门槛如何迈

长按上图,订阅《瞭望》杂志

瞭望新媒体,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

总监制 | 史湘洲

监 制 | 潘燕

编 辑 | 喻千桓


如有收获,请点好看 ↓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